日常生活中,不少市民接到過騷擾電話,其中有一些是以“95”開頭的8位數號碼。近期,我市有市民掉入“95”開頭電話號碼的陷阱。昨日,泉州市反詐騙中心提醒市民注意甄別,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或短信。
接到一通電話
2.5萬元“操作”沒了
近日,陳女士接到一個“95”開頭、8位數的電話來電。陳女士以往接到或撥打“95”開頭的號碼,一般都是正規金融機構的服務電話。因此,當這個號碼的人員稱陳女士獲得銀行授信可以低息貸款10萬元后,缺錢的陳女士相信了。她根據對方指導,下載了一款金融App,并用自己的個人信息和銀行卡號進行了注冊。
陳女士在等待放款時,App卻提示她賬戶信息與身份信息不匹配導致貸款金額被凍結,為了解凍要進行更改等操作。陳女士按照客服要求,給對方提供的賬號轉賬了一筆數額不小的“保證金”。
然而,賬號錯誤、繳保險費用等一番套路操作下來,陳女士非但沒有拿到一分錢貸款,還在對方的“精心指導”下多次匯款2.5萬元。察覺自己被騙了的陳女士,趕緊報警求助。
“95”開頭號碼
可能存在“貓膩”
近段時間以來,我市不少市民接到“95”開頭的電話號碼。那么“95”開頭的究竟是什么號碼?
根據我國電信網編號計劃規劃,“95”號碼是全國范圍統一使用的號碼,按用途可以分為3類:服務型企事業單位客戶服務號碼、公益服務號碼和其他業務接入號碼,通常就是人們所說的企業客服電話。因此,用“95”號碼給你打電話的可能是某銀行、某航空公司,還可能是某個做業務的增值電信企業,如快遞公司,也可能是不良企業。
公安部網安局發文介紹,近年來,由于高額利潤的驅使,部分企業把申請到的“95”號段號碼非法出租,而這一轉租,就被一些騙子盯上了。他們利用“95”號段號碼來冒充企業進行詐騙,而受害人接到這種電話時都會在某種程度上降低戒備心理,受騙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不久前,浙江警方抓獲犯罪嫌疑人7人,搗毀從事犯罪活動通訊技術類公司兩家,查封“95”號段號碼20個,非法網絡電話線路1萬余條,涉案金額高達數百萬元。犯罪嫌疑人交代,2021年起,該團伙在天津、陜西兩地收購具有“全國呼叫證”“95碼”號證的兩家“空殼”網絡信息服務公司后,租賃了“95號段中繼語音”線路,在明知買家可能從事違法犯罪行為的情況下,仍以高價違規轉售或轉租給第三方公司或個人,最終導致多名被害人受騙。
不輕信來歷不明電話
勿輕易匯款
如何識別和屏蔽騷擾電話?公安部網安局分析,犯罪團伙利用“95”號段號碼撥打電話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此類號碼多為大型企業使用,實施詐騙時具有較強迷惑性;二是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升級,利用網絡電話撥打具有很強的隱蔽性且不受地域限制。
為了幫助用戶區分“95”號段號碼來電,工信部開放了免注冊的號碼查詢服務,可以查詢來電號碼信息。如果接到涉及“95”號段號碼的騷擾電話,用戶可以向工信部委托的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進行投訴,投訴方式為12321官方網站或12321舉報助手App,相關單位將按規定程序對騷擾電話進行核查處理。
泉州市反詐騙中心提醒,不要輕易相信來歷不明的電話或者短信,避免給不法分子進一步下套的機會。更不要輕易向陌生人匯款、轉賬,若是遇到必須要匯款、轉賬的情況,必須要再三核實對方信息。此外,市民貸款務必通過正規合法渠道申請。
□記者 廖培煌 通訊員 白炯昕
①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網原創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泉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泉州網歡迎各兄弟網站開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泉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被轉載網站、媒體、當事人若認為有侵權之處請來電告知,我們將及時處理。
③ 由于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稿件作者并與作者取得聯系。為了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及時準確地向權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費,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系,商洽稿費支付事宜。對于使用時未及核實的權利人,可以向本網站提交權利人身份證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網站發布的擁有完全版權的稿件,也請直接與本網站接洽。聯系電話:22500260,22500194。 聯系郵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