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曉明 林勁峰 文/圖
《大坪山隧道西洞口人行天橋改造開啟》追蹤
新匝道開放通行 交通分流見成效
去年7月,泉州晚報社旗下媒體報道了泉州市區大坪山隧道西洞口人行天橋存在諸多隱患,交警部門和市城管局市政工程中心等部門聯合對天橋分三階段進行改造。前兩個階段(新增設行人和非機動車混行通道、天橋坡道改造)去年已經完工,第三階段連接天橋的慢行匝道也于上月建成,當時部門表示,待雨水天氣過后進行油漆收尾就能投入使用。記者昨日走訪了解到,新匝道已經開放通行,并起到了一定的交通分流效果。
方便
新匝道連接起隧道與天橋
此前,大坪山隧道慢行通道通往豐澤街只有一條匝道,且該匝道在靠北側的位置,因出隧道后不能直接上橋,個別市民為了方便肆意闖入機動車道。為此,市城管局市政工程中心負責在該處增加一條匝道連接隧道慢行通道出口與過街天橋主橋,實現對該處非機動車上下天橋的交通分流。
昨日10時,記者在現場看到,新建成的匝道已經開放通行。據市城管局市政工程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大坪山隧道西洞口人行天橋增設匝道全長55.26米,寬3米,坡道平面呈L型布置。
隨著新匝道的建成,大坪山過街天橋共有5條非機動車通行匝道、4條人行通道?!靶略训乐苯舆B接隧道口與天橋,要跨街進出隧道方便了不少?!笔忻耜愊壬f,下坡并沒有感覺滑,這個坡面比之前的地磚好了不少。
據了解,第二階段改造時,主要是將原有天橋坡道加踏步的形式改為全斷面坡面,改造后的坡面及主橋鋪裝層采用粗糙面花崗巖,并在板材兩側進行刻槽處理。除了提升天橋的非機動車通行截面,還增加了坡道防滑性能,提高交通通行效率和安全性,該項技術也用在了新匝道上。
順暢
進出隧道少繞路不擁擠
去年7月底,第一階段改造時,市交警支隊組織實施增設了一處臨時的地面層行人及非機動車混合通道。市民出隧道后,通過這條混合通道可直接進入豐澤街。如今,隨著第三階段的新匝道建成,市民出隧道后,通過新匝道上到天橋可以實現跨街。新匝道的啟用是否達到預期效果?
記者在現場進行觀察發現,不少電動車從大坪山隧道慢行通道出來后,直接右轉通過新匝道就快速上到了過街天橋主橋,再通過其他下橋匝道就能快速實現跨街通行。
“新匝道開放確實方便了,我進出隧道都會通過這里,既安全又便捷?!笔忻耜惻考易〕菛|,之前她上橋要走北側的匝道,現在不用繞路,也不用擠在一個匝道,順暢了不少。不過,也有受訪市民表示,新匝道剛投用,一些人不熟悉不敢走,部門可以在匝道口增設相關標識,讓市民少走彎路。
走訪中看到,隨著新匝道的開放,確實明顯起到了非機動車上下天橋的交通分流效果。不過,記者也注意到,地面層行人及非機動車混合通道已經成為不少市民的首要選擇。此前,交警部門表示該行人及非機動車混合通道是過街天橋改造完成前的過渡性臨時設施,待第二、三階段完成后將封閉。如今,新匝道建成開放,有市民擔心該地面通道封閉后,非機動車輛全部擠向新匝道,勢必造成新的通行問題?!翱梢钥紤]將地面通道保留下來?!庇惺茉L市民建議。
危險
仍有個別人闖機動車道
此前,因為天橋難行,市民逆行和闖機動車隧道的亂象較多。如今天橋三個階段的改造都已完成,記者觀察發現這樣的亂象大有改觀,在1個小時內并未看到從大坪山慢行通道出來的電動車有逆行進入機動車道的現象。不過在橋下仍有個別市民鋌而走險,騎著電動車或三輪車進入機動車道與機動車混行。
坡道改造完成后,市民上下橋已經不難。雖然天橋上下都有“危險 禁止騎行”的提示牌,但所有騎電動車經過天橋的市民都是騎行上下坡。其中,還有人未佩戴頭盔。
據豐澤交警大隊民警介紹,建設人行天橋是為了讓市民過街更安全方便,讓坪山路更暢通。之前,一些電動車出隧道后不上天橋,在坪山路掉頭區逆行橫穿,已經發生了多起事故。交警部門一直在整治這類交通違法行為,希望市民能夠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安全出行。
①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網原創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泉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泉州網歡迎各兄弟網站開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泉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被轉載網站、媒體、當事人若認為有侵權之處請來電告知,我們將及時處理。
③ 由于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稿件作者并與作者取得聯系。為了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及時準確地向權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費,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系,商洽稿費支付事宜。對于使用時未及核實的權利人,可以向本網站提交權利人身份證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網站發布的擁有完全版權的稿件,也請直接與本網站接洽。聯系電話:22500260,22500194。 聯系郵箱:qzw@qzwb.com。